Menu
What are you looking for?

课程上线丨寒假不停学共赴音乐之旅

Source:adminAuthor:admin Addtime:2024/02/19 Click:

  ,我院再次推出四门全新的在线课程,分别是管弦系教师耿文彬、张润崯、朱宛晨主讲的《钢琴三重奏课程》、民乐系副教授钟之岳主讲的《笙艺术赏析》、民乐系教师刘雯雯主讲的《唢呐作品赏析》、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副教授张琦主讲的《走进管风琴》。这四门课程已在正式上线。课程不仅适合音乐专业的学生,也为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。无论是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音乐技能,还是希望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,这些课程都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。寒假即将开启,这是一段休息和放松的时光,但也是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好机会。请加入“学银在线”,共赴音乐之旅吧!

  我院管弦系教师耿文彬、张润崯、朱宛晨主讲的《钢琴三重奏课程》,从古典到现代,由浅入深,深入探讨室内乐的魅力。涵盖钢琴三重奏的不同时期,每章选取一位伟大作曲家的代表作,包括贝多芬、勃拉姆斯、丁善德、拉威尔、保罗-勋菲尔德。课程共分为两大部分,第一部分为讲解及示范,第二部分为真实课堂呈现,由棱境三重奏的三位老师分别教授一组室内乐学生,以真实随堂摄影的方式,零距离向观众展现室内乐课的生动情景。

  喜欢学室内乐吗?什么是室内乐呢?什么又是钢琴三重奏?看棱境三重奏的三位青年教师为大家安排!有讲解,有演奏示范,更有真实随堂影像。从古典时期直至近现代时期,带大家领略室内乐的魅力!

  本课程力图通过展现室内乐不同时期的发展和演变,由浅入深地将观众引领入室内乐的音乐殿堂中。结合语言描述、现场示范和真实课堂呈现,更好地传播和发展经典室内乐,扩大古典乐迷们对室内乐的兴趣,为广大观众提供专业的室内乐知识。

  课程共分为两大部分:其中第一部分为讲解及示范,共分为6个章节:室内乐与钢琴三重奏,古典时期的钢琴三重奏,浪漫派时期的钢琴三重奏,中国的钢琴三重奏,印象派时期的钢琴三重奏,近现代时期的钢琴三重奏;并在每个章节内分别选取一部伟大作曲家的经典作品为代表(包括贝多芬、勃拉姆斯、丁善德、拉威尔、保罗-勋菲尔德)加以讲解,并附上真实演奏示范和演奏技巧小贴士。第二部分为真实课堂呈现,由棱境三重奏的三位老师分别教授一组室内乐学生,以真实随堂摄影的方式,零距离地向观众展现室内乐课的生动情景。

  通过语言描述讲解,加深对室内乐以及钢琴三重奏的基本概念;通过演奏示范,对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有所认识;并通过展现真实的课堂情景,对在实际演奏中会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。

  专业院校学生,古典音乐爱好者、室内乐音乐爱好者。对小提琴演奏,大提琴演奏,钢琴演奏,以及对合作艺术,钢琴三重奏艺术感兴趣的观众朋友。

  张润崯,上海⾳乐学院管弦系青年教师、上海音乐学院驻校棱境三重奏成员、上海爱乐乐团客座⾸席、中国音协弦乐学会委员。

  耿文彬,旅德青年大提琴演奏家、室内乐演奏家,博士,上海音乐学院驻校棱境三重奏成员,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青年教师,一流乐队人才培养与实践重点团队成员,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,上海市晨光学者。

  朱宛晨,青年钢琴家,室内乐演奏家。两次“中国音乐金钟奖”第一名获得者,上海音乐学院驻校棱境三重奏成员,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。

  我院民乐系副教授钟之岳主讲的《笙艺术赏析》将深入了解中国笙演奏艺术。本课程将分为“笙艺术赏析”与“笙演奏探析”两大板块。前者将结合文献资料与经典作品,系统地梳理笙的历史、发展脉络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,为你徐徐展现笙这件古老乐器的文化底蕴与艺术特色。后者将着眼于实践。经由“基础”“进阶”“传承”“创新”四个相互承接的篇章,结合不同时代作品的演奏示范与精细讲解,系统地展示笙多样的演奏技巧,由此一窥笙演奏艺术在时代长河中的传承与发展。

  本课程由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钟之岳副教授主讲,共分为两大板块。课程内容结合了精美详实的课件、生动细致的讲解以及专门的演奏示范,构建出丰富且立体的知识体系,让学习此课者在了解中国笙演奏艺术的同时,还能进一步感受其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内涵,由此对中国笙艺术形成更为全面的认知。

  我们都听说过“滥竽充数”的故事,但你可曾好奇过何为“竽”?中国传统文化“和”还指代了一件乐器?音乐厅与教堂中巨大的管风琴居然有一位中国“祖先”?这些问题都将在这门“笙艺术课堂”里得到解答。

  前者将结合文献资料与经典作品,系统地梳理笙的历史、发展脉络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,为你徐徐展现笙这件古老乐器的文化底蕴与艺术特色。

  后者将着眼于实践。经由“基础”“进阶”“传承”“创新”四个相互承接的篇章,结合不同时代作品的演奏示范与精细讲解,为你系统地展示笙多样的演奏技巧,由此一窥笙演奏艺术在时代长河中的传承与发展。

  在这门课程中,你将系统地了解笙这件乐器的历史、发展脉络、形制构造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。同时,你还将对笙演奏技法、曲目及演奏思维有较为全面地了解。相信通过学习这门课程,你将对中国笙艺术形成全面且系统的认知。

  本课程在编排设计上由浅入深,结构上相互呼应,内容难易得当,不设门槛,适合所有对笙艺术感兴趣的朋友来进行学习。

  上海音乐学院高层次引进人才,民族音乐系副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“国家艺术基金”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资助获得者上海高校“青年东方学者”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、清莱皇家大学以及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等外聘硕士生导师。

  自幼学习音乐,师从上海音乐学院徐超铭教授主修笙演奏、戴晓莲教授副修古琴演奏专业,并先后师从作曲家黄磊、徐坚强及罗伟伦学习作曲。本科期间,以优异的成绩,破格提前一年毕业,并被推免保送成为上音首位笙硕士研究生。也是本院民乐系历史上唯一一位双料殊荣获得者。

  现任上海音乐家协会笙艺术研究会副会长,曾荣获“2009 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”笙中青组第二名(银奖),其演出足迹及讲学经历遍布欧亚大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,在中国十余座城市及新加坡等地多次举办专场音乐会,如第二届上海音乐学院笙艺术周开幕式暨《“自由簧的‘笙’音”——钟之岳协奏曲专场音乐会》《“凤鸣琴笙”音乐剧场——钟之岳专场音乐会》保利院线全国巡演等。录制出版了多张个人专辑,编写并出版《笙综合练习与移植曲集》等乐谱。以独奏家身份合作演出过的乐团包括:上海交响乐团、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、新加坡华乐团、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、深圳交响乐团、杭州爱乐乐团、宁波交响乐团等;指挥包括:夏飞云、关迺忠、叶聪、泰尔杰·密盖尔森、郭勇德、杨洋、林大叶、姚申申、张诚杰等。由其改编及演奏的爵士笙与乐队《Can’t take my eyes off you》多次为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伉俪、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伉俪献演,并随新加坡华乐团在新加坡及香港等地演出。2022年作为“十大优秀青年演奏家”献演广东卫视《国乐大典》第四季总决赛,并担任嘉宾评委。

  我院民乐系教师刘雯雯主讲的《唢呐作品赏析》,课程以《百鸟朝凤》《麒麟颂》《火之舞》《敦煌魂》四首曲目为例,围绕唢呐演奏的风格、流派、技巧,以及唢呐作品的创作与改编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剖析和讲解。在对介绍曲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,通过对作品结构的划分,让学习者能够对整首曲目有框架上的认识。在讲解过程中,通过对困难片段的演奏示范,能够让学习者直观感受到演奏技巧的演奏方法与音响效果。将唢呐艺术进行全方位、多角度地介绍,希望广大唢呐爱好者能够通过该课程对唢呐艺术有更全面的了解。

  课程以《百鸟朝凤》《麒麟颂》《火之舞》《敦煌魂》四首曲目为例,围绕唢呐演奏的风格、流派、技巧,以及唢呐作品的创作与改编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地剖析和讲解。课程分为4个课时,总计时长约60分钟。

  唢呐是中国历史悠久、流行广泛、技巧丰富、表现力极强的民间吹管乐器。据史料记载,唢呐于金元时期传入中原地区,其声音高亢嘹亮,曲风柔中带刚,这一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军乐。明代初期,古籍中始有唢呐的记载,到了明后期,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。时至今日,唢呐这一乐器仍活跃在民间的婚、丧、嫁、娶、礼、乐、典、祭及秧歌会等活动之中,是最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和欢迎的民族乐器之一。当代唢呐经过不断地传播与发展,在世界舞台也占有一席之地。2021—2023年期间,刘雯雯成功在国家大剧院、北京音乐厅、上海音乐厅、上交音乐厅、江苏大剧院、闽南大戏院、武汉琴台音乐厅举办刘雯雯唢呐独奏专场音乐会、并举行唢呐专题讲座30余场;2022年首张唢呐专辑由全球最大古典音乐唱片公司“拿索斯(Naxos)”全球发行;2022年唢呐协奏曲专辑《麒麟颂》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;2022年刘雯雯唢呐专辑《黄河谣》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;2021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。

  在对介绍曲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,通过对作品结构的划分,让学习者能够对整首曲目有框架上的认识。在讲解过程中,通过对困难片段的演奏示范,能够让学习者直观感受到演奏技巧的演奏方法与音响效果。将唢呐艺术进行全方位、多角度地介绍,希望广大唢呐爱好者能够通过该课程对唢呐艺术有更全面地了解。

 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,将会对唢呐发展的历史脉络、唢呐作品的创作过程、唢呐流派的风格探究等理论知识有所了解,也会对乐曲情绪的表达、高难度技巧的掌握、表情记号的理解等具体内容有所掌握。

  曲目包含的技术难度较高,适应于具备一定唢呐专业演奏基础,长期学习唢呐演奏的学生。

  中国当代青年唢呐演奏家、上海音乐学院唢呐专业教师、中国首位唢呐博士刘雯雯。师从于著名唢呐演奏家、教育家刘英教授。“90后”的刘雯雯是当今活跃于国内外乐坛最优秀、最年轻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年唢呐演奏家之一,2018年上海高层次人才引进留校任教,是上海音乐学院近年来涌现出的顶尖青年演奏家。

  我院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副教授张琦主讲的《走进管风琴》,课程包含两个板块,分别介绍管风琴的乐器基本结构,以及概览其音乐艺术的发展史。课程内容涉及音管、音栓等乐器主要组成部分,不同时期管风琴音乐相关的主要人物、艺术作品、风格流派等各个方面。通过讲解、演示、赏析等方式逐步展开,与大家一起走近管风琴,进一步从不同角度了解、认识这件乐器的独特魅力。

  管风琴,拥有庞大高耸的琴体、眼花缭乱的音栓和手脚并用的键盘;拥有横跨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,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水力管风琴,到承载着不同时期的制琴大师们传世工艺的伟大管风琴……这门课程将沿着管风琴的乐器构造及其美妙音乐的发展脉络,带领大家一起探索管风琴的音乐世界。

  管风琴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,是西方最古老的乐器之一。繁复的结构、多层的演奏键盘、种类丰富的音管与音栓、美妙及多元化的音响,使这件乐器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厚重的艺术沉淀。

  本课程包含两个板块,分别介绍管风琴的乐器基本结构,以及概览其音乐艺术的发展史。课程内容涉及音管、音栓等乐器主要组成部分,不同时期管风琴音乐相关的主要人物、艺术作品、风格流派等各个方面。通过讲解、演示、赏析等方式逐步展开,与大家一起走近管风琴,进一步从不同角度了解、认识这件乐器的独特魅力。

 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,将会对管风琴的基本结构及发声原理形成初步的认识;并对管风琴音乐发展史各时期的重要人物、作品以及风格流派有基本的整体认知。

  本课程既适合音乐专业的学生学习以对音乐史知识作补充,也适合音乐爱好者以及管风琴爱好者学习。

  音乐艺术博士,旅美青年管风琴演奏家,上海音乐学院管风琴专业副教授,上海音乐学院管风琴艺术中心导师,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,美国管风琴家协会上海分会秘书长。本科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,后赴美国南加州大学桑顿音乐学院,获演奏家文凭,音乐艺术硕士、博士学位;并获该学院“最佳硕士毕业生奖”“管风琴专业奖”。任教以来,所授学生多人获得国际奖项、进入国际顶尖音乐学院深造。张琦活跃于国内外管风琴演出活动;管风琴原创作品《茶壶里的交响曲》由德国朔特音乐出版社出版。

  上音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,学校通过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项目建设为抓手,自2019年开始,以上音中青年教师为试点,持续开发线上多维度的网络视频课程。经过数年课程打磨与资源整合,此番教务处与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联合策划,将上音的课程资源推向面向高等教育、职业教育、终身教育的公共慕课平台,进一步推进学校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融合,加强上音线上教学资源建设,打造卓越的音乐艺术“金课”,提升教育品质、更新教育理念、改进教育手段、变革教育模式,实现数字时代高等艺术教育全方位的深刻变革。